2015-2016全国中华秋沙鸭越冬调查总结报告会在湖南桃源举行
3月26-27日,有着“桃花源”“世外桃源”美誉的湖南省桃源县迎来了从河南、湖北、安徽、福建、浙江、广西、江西和湖南本省前来参加全国中华秋沙鸭越冬调查总结报告会的代表,为了中华秋沙鸭及其栖息地的安危,聚会沅水畔,共商保护计。
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因模式标本产于中国而得名,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IUCN红色名录濒危物种,全球数量在5000对以内,种群数量下降中。由于对这一物种的越冬地了解一直十分有限,中国观鸟组织联合行动平台(朱雀会)发起并提供技术支持,连续两个冬天在全国20多个省区市展开中华秋沙鸭调查,先后动员了超过50家各地观鸟组织与保护区等机构参与,美国国家地理空气与水保护基金和阿拉善SEE基金会联合资助,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实现了在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0多个调查点的调查。这是全国迄今为止针对雁形目某一特定种类最大规模的越冬情况调查,
2015-2016年度的调查,发现中华秋沙鸭的数量超过上年度调查的441只,达到634只,在多地新发现了中华秋沙鸭的分布,并记录了更精确的分布信息和威胁因素。对中华秋沙鸭越冬地面临的诸多干扰、破坏、威胁有普遍的图片、访谈记录,对这一物种的保护提出了警告与建议。
中华秋沙鸭以清澈河流、水库为栖息地,是水环境质量的指示物种。对中华秋沙鸭的调查,实际也是对水环境安全的重要调查。此次调查出动了700以上人次的志愿者广泛参与,涉足长江、黄河、淮河、珠江等十大水系,很多调查组深入到江河上游支流甚至源头,对很多山区溪流、中小型水库有所覆盖。通过调查,参与者本身也受到很好的环境教育,认识了中华秋沙鸭与河流生态的危机,并通过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广泛传播调查的意义,对珍稀物种与水环境的保护都形成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调查成果得益于更科学的项目设计和更多样的参与主体。本年度的调查结合中华秋沙鸭的历史分布信息、调查点优先评级和专家建议,对调查点进行了细化,使调查更具针对性。除鸟会和鸟友群体外,江西和湖南的多家自然保护区,部分鸟友个人、家庭也参与进来,扩大了调查的覆盖面。同步调查除在河南、陕西、湖北、湖南、江西、广西等地继续发现数量较大的中华秋沙鸭越冬种群以外,甘肃兰州、广东惠州、山东济宁、湖南株洲等地新发现了中华秋沙鸭的分布,填补了上一年的调查空白。
湖南省各参与调查单位在此次中华秋沙鸭越冬调查中积极行动,覆盖周密,调查仔细,共记录到124只中华秋沙鸭,在参与各省中记录数量最多。湖南记录中华秋沙鸭雄性与雌性分别为60只与64只,不仅在湘西有发现,湘东也有发现,壶瓶山保护区、沅水湿地公园等单位在正式调查之后还有持续监测,业绩可佳。
为进一步了解中华秋沙鸭的越冬情况和生存状态,呼吁更多社会关注和保护,朱雀会于1月份在河南、湖北、安徽三个省的十余个调查点安排了接待媒体记者的重点考察采访。作为长期监测网络的雏形,2016年1-3月份,鄂豫皖三地至少6个监测点的志愿者又继续进行监测,掌握重点地区的中华秋沙鸭在整个越冬期的分布和栖息地利用情况,为建立相关保护网络提供数据支持。
以这次调查为契机,一些鸟会和机构在推动保护工作和争取地方政府支持上进行了尝试。湖北省京山县观鸟协会推动当地林业和教育部门开展中华秋沙鸭保护和宣传行动;湖北江汉油田观鸟队的中华秋沙鸭调查发现引起潜江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宣传措施;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制作了中华秋沙鸭科普宣传片。从了解到保护,全国中华秋沙鸭越冬同步调查的社会影响正在显现出来。
桃源总结报告会上,与会的观鸟组织代表生动呈现了调查一线的兴奋与担忧,也总结了这项调查整合更多社会资源投入到保护中的经验。对于朱雀会发起并组织这样规模的民间调查,与会嘉宾给予了充分肯定与积极评价,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鸟类学会等机构的学者对今后继续开展调查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建议。美国国家地理空气与水保护基金与阿拉善SEE基金会作为这次调查的资金支持方,对于民间观鸟组织的成长与有所作为,寄予重大期望和给予扶持,受到与会来宾的一致点赞。桃源沅水国家湿地公园出资出力承办此次报告会,湖南省林业厅、世界自然基金会长沙项目办公室也给予此次会议重要支持,政府对民间公益项目的肯定与合作,开创了自然生态与物种保护的新局面。报告会上,形成了多方合作开展水鸟调查与湿地保护的积极意向,并将继续付诸实施。
(中国观鸟组织联合行动平台/朱雀会供稿)